守“沪”|黎明前的等待:不辜负你的负重前行!
发布时间:2022-04-25 / 浏览次数:1,063 次
这个人口超过2000多万的城市,在经历了花式隔离策略后,筛查病毒、阻断传播的速度还是没能跑过病毒扩散、传播和感染人群的速度,上海不得不采取更为严密的封控措施。截至上海市卫健委4月22日通报:2022年4月22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736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0634例。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可能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也可能是一名嗷嗷待哺的婴儿,还可能是朝九晚五来不及归家的儿女······三月的春风还没来得及彻底吹醒这座城市,疫情防控的号角声早已遍地开花:全民足不出户;全员不间断轮番核酸检测;片区封闭式管理;居民区门口支起一个个蓝色大棚;只见交错缠绕的警戒线和全副武装的白色身影······
一夜之间,黄浦江两岸车水马龙的世界仿佛突然静止,成为一幅色彩依然艳丽而缺少生机的油画。街道空无一人,斑马线分明地铺在柏油马路上,红绿灯自顾自地交替变换,道路两旁的小店紧闭着门窗,晚春不知名的鸟叫声在空荡荡的街道里回荡,行道树夹杂着一抹旧绿而略显疲惫。窗外的世界看似停住了,而无声的战争才刚刚拉开帷幕,在整个城市齿轮的转动渐渐放缓时,前线防疫人员的脚步却愈加紧凑,这个刚刚调整好防疫姿态的城市,在面对传播性和隐匿性极强的病毒时,略显措手不及,在一片迷茫和未知之中,面对着一次巨大的考验,而站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最前线的人,就是防疫志愿者,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大白”。在人员调配紧张的情况下,能够与病毒斗争的战士不多,“大白”在这个最艰难的时刻,成为阻隔病毒的一面高墙。墙的一面是需要严防死守的命令,是伸手需要帮助的市民,墙的另一面是千变万化的疫情形势,是可能感染的巨大风险。也许从穿上防护服那一刻起,就被抹去了姓名,但是肩头却承担起“百家姓”的重量。
3月31日凌晨1点08分,胡律师在朋友圈更新了一条消息:
老师悄悄送来的酒精、奶奶默默挂在门口的口罩,最美最牛的志愿团队、暖心的美女妹妹~“我们”真的很困难,但“我们”不是哪一个人,我们是一群人,我们是普通的上海市民;我们也不是哪一位志愿者,我们每位志愿者背后都有一个全心支持和付出的家庭!上海,我们在一起!荣辱与共,共克时艰,共渡难关!也向同时奋战在各处的好朋友、好同事、好同学、好家人们问好,请一定多多保重。2022年3月31日00:53
忙碌了一天的志愿者,只能在深夜吐露一整日经历的情绪。疫情防控初期,很多工作在摸索中前进,面对任何新的情况都需要志愿者自己做出判断、紧急处理、总结经验,上前线的志愿者没有任何培训,胡律师紧急找了培训手册来给群里志愿者作参考。做志愿者的日常任务之一是分发物资,“我们楼有30几层,90多户,还是有点工作量的。”她这样说道,“居委其实没有要求,是我们主动延伸的。居委只说志愿者发物资,不要求发到户,也可以分批下楼领。我们为了大家出门减少接触次数,符合足不出户的要求,用极精简的志愿者,把物资每户发放门口之后,再在群内通知每户取物资。就像圣诞老人来过一样,还挺有趣的。”胡律师的乐观态度很是难得,她说越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越要传播正向的能量,越是要保持一种希望。
被疫情困住的不止是人们的肉体,还有精神上的反复揉搓。封控刚开始,物资供应还未跟上,很多来不及储备食物的居民,不得不直面温饱问题,从开始在各大买菜APP上彻夜守候,只为抢到仅仅能够供应一周的蔬菜,到后来急中生智在自家的小花盆里种起了小葱和生菜;每天进行的核酸检测、抗原自检已是家常便饭;每个小区的群里都在不停更新物资团购的消息,每日都要为生存而费尽心思;居家办公的上班族更是需要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消毒水和酒精的味道刺激着每一寸敏感的肌肤,大部分人都放弃了个人自由,用等待换取抗疫胜利的黎明到来。有人曾引用一首海子的著名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来表达在家封控近一个月的感受:
在疫情背景下,不能“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错过了“春暖花开”,但是很多人都做到了“关心粮食和蔬菜”,短暂的小快乐都凝聚在今天吃的一碗饭中。
“当初我们在网上看到武汉整个城市按下暂停键时,始终为身处风险区域的武汉人民感到揪心,而现在上海的街道也同样几乎是空无一人。此时此刻的上海人民都期盼着能够早日走出家门、走上街道,去重新感受原本觉得平平无奇如今却是如此奢望的自由生活。”——王杰(律师志愿者)
“我也开始种葱了,因为,现在它属于超偖……如果,我们有些情绪,好吧,那就说出来,但,这始终不妨碍我们依然坚定的爱着这个可爱的城市,都将是过客,唯有上海依然存在,并将继续存在下去…”——《胡律师的抗疫日记》(节选)
“7:00,回家换大白,先生一碗招牌鸡蛋面,当时急着出门只觉得好吃有点烫,回头看看给了2个蛋,当下是不是有点浪费……”——《胡律师的抗疫日记》(节选)
胡律师是山东青岛人,自称新上海人,爸爸是军人,从小把她当兵带,有像男生一样刚强的性格,在家人面前却不失温柔。胡律师也是一名有24年党龄的普通党员,和她一起在前线工作的很多志愿者大部分是党员,“做好事真的不想留名,就只是单纯想做,这是我们的家园,真的要荣辱与共。我两个特别好的姐妹,关键时刻也顶上去了,特别佩服她们!不为升官发财,只为保护家园。”防疫志愿服务是自愿报名参加的,没有抽签,没有命令,全凭你的意愿和决定。“志愿者的战斗力强,是因为出于内心驱动力,能很快形成战斗团队。因为初心很好,一心为公。这个时候,传染病,大瘟疫,大家都知道厉害哒。保大家也是护小家,能站出来的都是好样的。还有那些安心在家的不添乱也是做贡献。最怕一些无视组织纪律,我行我素的。”胡律师如是说。
前线的志愿者工作难,难在带着口罩说话嗓门需要调高八度,手里的喇叭突然没电了,还要清楚无误地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和沟通;难在前期的防护服短缺,时刻暴露在被感染的风险中;难在信息的不对称,没有参考系的行动也要自己准确把握;难在跨过一道道心坎,以一个坚定的背影出现在群众中,把挑不起来的担子重新挑起来,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也要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回应,以安慰一颗颗无助而倦怠的心。
“在进行志愿活动的时候有时候真的会觉得辛苦,因为在护目镜口罩全带的情况下连续提重物爬楼梯会觉得气闷,有时候在遇到居民的需求紧急时需要往返居委会和能够提供帮助的其他人所在楼栋之间来回奔波。但是在志愿活动一天的任务完成之后又忍不住觉得满足,因为我家也曾出现过需要帮助的时刻,想到当时如果有志愿者来帮一下忙就好了,现在我能力所能及的为社区提供一些帮助真是太好了。另祝上海早日控制住这波疫情,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工作。”——陈禾(律所志愿者)
特别提醒小伙伴们:下雨天有核酸检测需楼外志愿者的,穿雨衣,脚上套几层塑料袋,大白服不防雨,不能湿。否则失去防护作用。——《胡律师的抗疫日记》(节选)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又必定需要有一些人去做的事情,这应该是所有志愿者加入防疫志愿者队伍的初衷,比如协调小区居民完成一轮一轮的核酸测试,比如为封控管理的小区居民配送物资等等,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行动为小区居民送去一丝慰藉与温暖。四月初的上海仍有些许凉意,值得高兴的是,这些天来小区居民对我们的工作始终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这让我们也觉得非常温暖。——《微言文法》王杰(律师志愿者)
站在疫情中心的志愿者会怕吗?去掉党员、律师和志愿者的身份,也都是普通人,我们总希望大灾大难面前会有齐天大圣、超人、奥特曼的存在,这个时代总是在呼唤英雄,可哪有什么超级英雄,不过是平凡而勇敢的血肉之躯,你不能在原地等待谁来拯救你,只能自己撑起头顶的一片天空,然后越来越多的人被鼓舞而加入其中,越来越多的平凡人成为了不知名的英雄,回头看看是否该感谢逆行时的一腔孤勇,是否该庆幸当时的咬牙坚持。“家人支持很重要,心理和生活上都很支持。我家也有两孩子,一个还是高三考生。我们很紧张,也怕影响孩子。但我先生人特别正气、大义!大灾大难临头,总要有人站出来,我先生能顾好家,我就站出来了。众人拾柴火焰高,就是这样!我先生是一直支持我的任何决定,尽管我能感觉他非常担心我。”胡律师说有的“万一”不要去想,直接干,总要有人干,如果感觉不够好,那就出门干起来,解决问题就好了。也许每个人穿起盔甲,不过是为了保护好自己的软肋,在困境中抱团取暖,才有机会见到黑夜前的黎明,只不过漫漫长夜里需要有人点灯,而这些点点灯火才让冰冷无情的疫情退避三分。
晨光中抢下一个孤单的剪影,乍看美,回看有点痛——彼时我正看着远处做了核酸检测的孩子们贪婪的允吸着新鲜空气,抬头享受着略略刺眼的阳光,让孩子们再享受一会吧,就一会儿,我放慢了脚步……其实,今天我想说,大白,不再见……同时奋战在浦江两岸的兄弟姐妹们,安好!坚持。——《胡律师的抗疫日记》(节选)
四月的上海还在坚持,大白们还在坚持。四面八方的物资经历了重重阻碍正在运往这个急需补充能量的城市;邻里之间的包容和互帮互助还在进行中;在无数嘈杂的声音中,总有一种坚守默默无闻而又闪闪发亮。
“目前疫情的反复事态严重,本次全域筛查,需要政府、社会与个人都付出努力。尽管这场“倒春寒”令人出乎意外,但依然不能磨灭上海人民抗疫的决心,春天已来,希望在解封之时,抗疫胜利之时,大家都平平安安,一起去看春花开。”——周贺(律师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