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办公室副主任、高级合伙人姚文军律师接受《人力资源报》专访

近日,京东、美团等外卖平台相继宣布自2025年起为骑手群体逐步缴纳社保,引发社会各界对平台经济用工规范化的高度关注。上海格联(成都)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高级合伙人姚文军律师应《人力资源报》邀请,就新政背景、实施难点及法律保障路径等议题发表专业见解,为劳动者权益落地与企业合规实践提供参考。

正文节选

行业变革:从”野蛮生长”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此次企业动作可视为对政策红线的主动适应。”四川省法学会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姚文军看来,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平台经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监管力度,企业只有主动调整经营策略,才能健康高质发展。同时,在反垄断和推动共同富裕的宏观政策导向下,平台企业需要调整过去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扩张模式,承担更多社会责任。通过企业端的社会保障支出,实质承担了部分收入再分配功能,与共同富裕政策形成微观呼应。

“外卖行业从‘野蛮生长’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企业开始通过改善劳动者待遇构建可持续竞争力。此举可能倒逼其他平台跟进,引发行业性的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当然,也可能加速行业从价格战转向服务品质与技术效率的竞争。”姚文军认为,京东、美团为骑手全面缴纳五险一金的举措,将对外卖行业乃至整个平台用工生态产生系统性影响,可能推动行业从商业模式到劳动关系的深层重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行业竞争格局重塑:头部企业缴纳社保的示范效应使成本壁垒提高,加速行业洗牌,中小型平台或被淘汰。竞争焦点从 “烧钱抢市场” 转向 “精细化运营”,企业需降本增效。

劳动关系与权益保障发生变革:平台经济 “去劳动关系化” 策略终结,骑手 “准雇员” 身份被承认,可能促使司法重新界定劳动关系。权益保障体系升级,五险一金降低职业风险,未来或有更多增值福利,集体谈判机制也可能萌芽。

产业链与商业模式连锁反应:配送费、平台佣金或调整,中小餐饮商家生存空间受影响。人力成本上升推动无人配送规模化,平台需优化运营降成本。

社会与政策层面溢出效应:外卖社保缴纳模式可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参考,政策或升级为强制性标准。企业 ESG 评级提升,但短期利润承压致股价波动。

“表明企业开始重视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行业竞争不再仅仅围绕‘市场占用率’这一方面,而是逐渐扩展到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形象等多方面的竞争,从过去单纯量的竞争,扩展到质的竞争。”四川省农民工维权服务团专家李承勇表示,近年来,在政策和舆论双重干预下,各平台企业纷纷加速自身合规化建设的脚步。随着合规化的深入推进,平台企业的用工模式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以往平台经济的“去劳动关系”模式,将逐步推进并转化为强管理的劳动关系模式。

骑手权益:多维度构建权益保护网

关于骑手对社保缴纳后可能遭遇“收入变相降低”的担忧,专家们表示,具有合理性和实现性,但不用过度担心。

姚文军分析:“骑手担忧的本质是平台用工成本转嫁风险,要消除此类担忧,需从制度设计、监管约束、博弈机制等多维度构建骑手权益保护网,打破平台单方面控制定价权的现状,通过‘政策兜底+技术赋能+集体博弈’三重机制重构成本分摊逻辑,才能真正实现权益升级而非收入置换。”

姚文军建议,在政策层面,监管部门设定骑手收入保障红线,要求平台单独列支社保费用,建立动态薪酬监测机制,加强监管。平台层面,优化成本分摊模式设置合理的平台、消费者、商户、政府四方共担成本结构。平台压缩营销费、优化算法降本;消费者配送费阶梯定价;商户按利润品类定差异化佣金率;政府给予企业社保补贴,同时公开薪酬计算规则。骑手层面,通过集体协商等形式,与平台协商确定最低单价、社保成本分摊比例,增强集体议价能力。技术层面,利用区块链穿透式监管,将骑手接单、社保缴纳、收入到账数据上链,政府借助智能合约监测,训练算法识别异常降薪,自动推送风险提示。

姚文军

成都办公室副主任、高级合伙人

wenjun.yao@glinkslaw.com